(本文為20161029翻動教育的泥土地:東部高中職教師多元文化增能工作坊/風車尾 分享講稿)

  青年的「失根」與「失能」是兩件我認為這個當下,青年所必須面臨的議題。它同時也是我們必須思考,並且調整給下一個世代的孩子們教育過程。在過去的兩年裡,因為風車尾的關係,接觸了很多大專青年,以及更深入到花蓮的各個社區,或許可以說是我自己的一些體會跟觀察。

文章標籤

風車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本文同步刊載於《花蓮藝文漫遊》/謝佑勤)
  過了米棧大橋後,我們進入了蜿蜒美麗的一九三縣道,沿路上未見一人,這裡是全花蓮縣人口排名倒數第三的村莊,僅僅只有兩百多戶居民設籍當地。好像進入了一處世外桃源,這裡的人們各自擁有一片小天地,平時難見一面。我們來此,拜訪米棧社區發展協會的徐金福──徐大哥。正值文旦產季,大哥也拿出了他們自己種的文旦給我們品嚐,在一個輕鬆的氣氛中,大哥開始述說他的社區,他們的故事。

文章標籤

風車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跟夥伴去拜訪了加灣部落的「花蓮縣秀林鄉部落交流協會」,因為是部落,大多數時候理事長的夫人與我們談的都是部落中常見的議題--我們所熟知的,飲酒。夫人八十四年的時候從和平嫁來加灣,那時候他們的祖輩就已經有個傳說,說加灣部落是個剽悍的地方,外人不是那麼容易進去。這個傳說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得而知,但是在她嫁來的那一年,她實在的相信了這個傳說。

文章標籤

風車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本文同步刊載《花蓮藝文漫遊》 文/楊富民)

文章標籤

風車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這張老照片是我最喜歡的一張,最近因為在整理一些豐田的文史資料,所以跟協會要了一些過去的老照片。我不太清楚拍攝的地方在哪裡,這些人如今是否垂垂老矣,或許可以憑著這些照片,找到村子裡的老人家們,回溯這些過往的時光。

文章標籤

風車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來到豐田的長輩樂齡班,講師正在講台上面帶著長輩們活動。仔細聽她的口音,你很難發現她不是來自台灣;她長得與我們並無不同,皮膚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熱帶雨林那樣的黑黝。甚至與社區裡的長輩們談天,她能夠說台語,還能夠說上一口流利的客家話。她叫做楊雪霞,為一名社區工作者,因為婚嫁,來到台灣已經二十年。

文章標籤

風車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