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本文同步刊載《花蓮藝文漫遊》 文/楊富民)

  花蓮縣原住民族婦女關懷協會理事長──李正,過去曾經是一名教員,奉獻一生於教育事業之中。對於她來說,花蓮的教育現況最大的不足便是東部的教育資源弱勢,許多學童沒有辦法與其他地區的孩子們競爭。這也使得她很早就注意到了社區內的問題,在訪談之中,李理事長提到,如果讓這些孩子們繼續走上原有的體制內的教育,他們始終沒有辦法與其他地方的孩子競爭,在教育、在家庭、在經濟,在許多層面上,他們要費很多的心力,卻始終難以有辦法成為最前端的那些學生。

IMG_5274.JPG

  「但是,在文化資源上,並沒有差距,也沒有所謂的優劣;甚至在文化的『資本』上,他們擁有的比其他孩子們來的更多。」理事長的一席話,說明的是東部的孩子們,花了更多的時間與自己的鄉土接觸,與自己的鄉里們相處,他們擁有的是整個社區,而不是在一個個補習班中度過。那時候起,理事長便知道,社區才是東部教育的關鍵。

  理事長從擔任教員到退休,從來是密切的與社區緊密相處,因為她知道更多時候,教育者的工作不只是眼前的學生,還包含了她在花蓮所待過那麼多學校的任何一個鄰近社區。許多孩子們或許去到了大都市會感到自卑,或許會因為成績不如意而覺得不如人,但理事長希望能夠告訴這些孩子,這些學生以及社區的人們,我們擁有的,永遠比想像的還要更多。

  於是退休後,理事長致力於蒐集部落內的各項文史資料,包含耆老的口述故事、耆老年輕的時候所聽到的兒歌。這些採錄而來的資料,甚至能夠補足現有原住民田野資料的內容。同時,理事長也安排部落裡的耆老去到了正式的演唱場合,唱出他們自己個歌聲,讓他們擁有一個舞台,演唱自己兒時的故事、老來的回憶,終不再是連觀眾席都進入不了的部落族人。

  理事長自校長退休後,已經進入了兩年的退休生涯。我們好奇,為什麼退休後還願意出來做這些事情?理事長的回答非常的巧妙,她說,對於她來說職涯有盡,年紀到了,無法負荷教職的時候,我們得服老,退休就不可避免;但是對於生活來說,是永無盡頭,我現在做的事情是我的生活一部分。我期望如此生活,而生活,又怎麼會有退休呢?

  這幾年來,理事長致力於原住民的田野資料調查與蒐集,期望的不過是能夠讓部落的族人們知道自己的故事,讓他們真正的擁有這份「財富」,能夠在外人面前抬起頭來說,我是誰,我擁有的與你一樣。然而說到此,理事長輕輕地嘆息,她遺憾這件事情做得還太晚了,許多耆老在訪談的過程中,突然失智,或者往生,感覺這一切像是被某種命運追著跑:「我們必須做得更多,做得更快,我們的孩子們要知道自己是誰。」背負著這樣的使命,理事長雖然兩年前卸下了教職,卻承擔起更大的責任。

arrow
arrow

    風車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